特别提示:本站所有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均来源网络采集(非墓园产品单位在本平台报价及信息提供者),无法保障其准确真实有效,随时间都会有变动,未能及时更新和核实,实际价格以墓园单位报价为准,如有异议,产品单位和平台概不负责,敬请见谅,如有不妥请来电告知,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信息。谢谢!
哀乐是人生最后的仪式音乐,是和葬礼有关的仪式音乐。
哀乐内容有对死者的悼念,对亲属的安慰、寄托指引亡魂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区安息的情怀等。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哀乐在当今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最早是由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教堂寺庙完成的,后来逐渐由民间音乐社团代替了宗教组织的仪式音乐功能。
哀乐的形式和特点
我国哀乐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正式的官方丧葬仪式中的哀乐,由铜管乐队演奏,主要使用在国家重要领导人去世后的官方丧葬仪式中和普通民众去世后的丧葬仪式中。
二是广泛存在于民间丧葬仪式中的哀乐,主要由民间鼓乐班演奏,普通存在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
哀乐首先带给人们的印象往往是旋律低沉缓慢,气氛悲痛伤感,弥漫着恐惧的情绪。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死亡十分忌讳,觉得不吉利,尽量不去提,所以音乐中也是传递着悲痛的情绪。
流行音乐注入新哀乐中
目前,在我国家喻户晓的哀乐是由著名音乐家罗浪创作而成。
他曾为经典乐曲改编和配曲。罗先生影响最广的作品是1945年创造的《哀乐》。
在此之前的哀乐,五花八门,多以民间小调中选取,比如《哭七关》、《王二姐思夫》、《哀思》、《送魂》、《梁祝》等,甚至有的地方直接用《大悲咒》等佛教音乐。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西方古典及浪漫经典音乐作为葬礼中哀乐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比如,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片段,肖邦的《葬礼进行曲》等都逐渐被人们接受。
哀乐的时代性现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审美水平的提高,哀乐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作为葬礼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哀乐不再是冰冷的符号,更注入了温馨的气息。更具人情味和个性化。
近年来,在各大城市殡仪馆增设了自选哀乐等服务,不再是单一的沉痛哀乐,增添了不少流行音乐的元素。
这种用逝者生前代表作或喜爱的音乐代替传统哀乐的安排,是殡葬行业改革重要的标志。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