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价格信息整理自公开资料,仅供参考,实际价格以陵园公示为准。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前往万安公墓探访时注意到,早9时就已经有不少市民有序前往公墓祭扫。在公墓入口处,每位市民可以免费领取一枝黄白菊花,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以购得不同大小的平价花篮。北京市万安公墓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海生表示,为迎接清明祭扫服务集中日,公墓提前筹备,今年共推出24项惠民便民服务举措。同时,不少常规服务今年依然继续坚持,如免费为市民提供专用小推车、水桶、扫帚、毛巾等祭扫工具,免费提供雨伞、一次性雨衣及剪刀、胶布等多样化便民用品,免费提供休息座椅及饮用茶水等。
其中有不少服务内容也在更进一步,彰显了服务祭扫群众更加贴心、细心,包括免费在卫生间洗手池提供洗漱热水,在业务大厅洗手池免费提供护手霜;提供暖心服务,为急需的祭扫群众免费提供多种小点心;清明服务期间免费为祭扫家属提供宠物笼,临时寄放宠物。
近年来,本市持续鼓励节地生态安葬,也就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了满足不同需求层次,北京市万安公墓积极响应新理念,今年特别推出了节地生态葬区——民馨苑。
新开辟的民馨苑位于整个万安公墓的西北角,十分清新雅致、静谧安然。整个民馨苑面积约200平方米,占地约为一个三角形。葬区西侧用铜质材料专门设置了传统中式风格的景观墙,使之与其他墓区巧妙隔开。北侧则是一整面墙的千里江山图彩绘图案,加上各色植物点缀其间,让整个葬区充满了生机和中式意境。
南侧入口处,地上一块小小的石碑上刻着“民馨苑”三个字。为何取名“民馨苑”?李海生解释:
“馨”即是温馨,体现了民政工作的温度,寓意以深厚的为民情怀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安息逝者,安慰生者,传承生命,同其久远。
“苑”则代表着园林、花园,此处环境清新宜人,墓园变公园,英魂永长存,着力打造一个美丽、安静、祥和的精神家园,寄托哀思,抚慰心灵。
民馨苑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200平方米的空间内包含了5种葬式:
入口左侧是传统的墓碑样式,但相较于园区内其他墓碑,这里的墓碑更加小型,每个墓碑占地面积大约仅0.3平方米,更加节约土地资源;
另一侧为“蜂巢葬”,一块块六边形大理石拼成了一个个小小的蜂巢模样,每个“蜂巢”面积约两个手掌大小,底部有一定空间,可垂直安放两个骨灰罐,“蜂巢”大理石表面可以根据需求刻字或做影雕;
再往里走则是花坛葬区,每个小花坛大约0.2平方米,小花坛底部可同时安放两份骨灰,上方种植花草;
与之相邻的是草坪葬,墓穴相对更小、排列更加紧密;
为了给一些特殊兜底保障的逝者安放骨灰,民馨苑内还专门开辟了一个不保留骨灰的生态葬区,上面放着12个铜质兽首,逝者名字可直接刻在后方的石质“书卷”上,并将定期为他们举行祭奠仪式。
“这些人逝去后也需要有人照应,于是我们专门打造了这个区域。”李海生说。
从数量上来看,民馨苑200平方米的空间内至少有390个墓位,价格更加亲民,也能更好地满足各类需求,丰富了万安公墓整体的墓位供给形式。这一模式也为超大城市的殡葬改革提供了有益探索。
“这也是我们积极响应节地生态安葬的号召,作为殡葬服务单位要加大节地生态安葬服务供给,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努力保障群众基本安葬需求,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李海生透露,目前已经收到40多份意向登记,民馨苑的安葬服务预计在清明节后将正式推出。
北京市万安公墓位于海淀区香山东万安里1号,1930年建立,是北京最早建立、历史最长的现代公墓,开北京现代丧葬之先河。1960年11月,万安公墓由北京市民政局殡葬管理所正式接管,归为国有。
万安公墓遵循中国传统的五行方位布局分区、千字文编组规划建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标识。多年来,万安公墓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恪守“节约土地、保护环境、适应市场、规范服务、满足需求”的服务方针,主要职责为提供墓穴租用续租、骨灰寄存取走、墓型设计、碑文制作、丧葬用品销售、老墓维修、祭扫服务等殡葬服务项目,提供节地生态安葬和文明肃穆的骨灰安葬及追思仪式,满足服务对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丧葬需求。公墓现为“全国殡葬改革示范单位”“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全国殡葬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合格单位”。
公墓内建有李大钊烈士陵园,占地2200平方米,落成于1983年10月29日。主要职责为宣讲李大钊烈士革命精神及事迹、纪念和缅怀李大钊烈士、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陵园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24年3月,万安文化馆免费向社会开放,主要职责为传播生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浏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本网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相关诉求,请联系 400-0000-391
祭祀网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202101063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