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站所有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均来源网络采集(非墓园产品单位在本平台报价及信息提供者),无法保障其准确真实有效,随时间都会有变动,未能及时更新和核实,实际价格以墓园单位报价为准,如有异议,产品单位和平台概不负责,敬请见谅,如有不妥请来电告知,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信息。谢谢!
自古以来,我国都是礼仪之邦,我们的先祖形成了一套浑然天成的礼仪体系,经过千百年的完善和优化,一直流传至今,为我们所用,最终形成了美好的中华文化。
在国人的观念之中,人生之中两件事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是婚嫁,另一个就是丧葬。这两件事也很好地体现出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尤其是在丧事之中,各地的丧葬风俗无一不展示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孝道礼节。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国内有一些地方,那里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丧葬习俗就比较令人费解了。在家中长者出殡时,家庭的长子需要狠狠地摔碎一个瓦盆。
要知道,在古代瓦罐器具是相当珍贵的东西,为什么会在出丧时做出毁坏珍贵器物之事呢?其实,这奇特风俗的出现,源自于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善良秀才不为功名只为民生,为贫苦百姓创办私塾
从古至今,中原大地都是中华文化的核心,黄河滋养着两岸的人民,诞生出无数辉煌朝代,可以说在片黄土地上,孕育了中华文明的种子。
张生便生活在这黄河流域的一个小镇子上,他的家庭环境还算优秀,不像寻常人家连饭都吃不饱,张生的幼年有时间和精力来博览群书。
有了这些知识的积累,张生就和其他秀才一样,成年后执着于考取功名。可惜几次落榜未中,多次尝试下,张生发现自己可能真的不是当官的料,便放弃了考取功名,返乡另寻他路去了。
回到家中的张生,见自己生长的小镇之中还有众多人没有学上、没有书读,认为“为这些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是报答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的最好方式。
在此情况下,张生毫不犹豫地在本地开了一间私塾,开始四处收取没有书读的孩子。日积月累中,周围没有钱财上学的孩子们逐渐聚集到了张生的私塾之中,而张生本人善良的名声也逐渐传播开来。
到了应当谈婚论嫁的年纪,许多人都将张生作为自己女儿的第一考虑对象。经过再三考虑,张生还是选择了一个能够帮助自己管理私塾的善良女孩当做自己的妻子。
二人结为连理之后,很快便有了孩子,可张生太专注于自己私塾中的学生了,对自己的孩子反倒并未太上心。怀胎十月期间,张生并未给予自己的妻子太多的帮助,张生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这就为孩子出生的悲剧埋下了种子。
专注工作无心照顾家庭,悲剧两度降临善良家庭
孩子临近出生,张生却依旧忙于自己私塾的教学工作之中,以至于自己的妻子在生孩子的时候无人帮助。最终,虽然张生的妻子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可无人协助做护理。
刚生产完的妻子,很快就因为生产之后的感染而去世了,对于妻子的过世,张生悲痛万分。他意识到自己将重心太过于放在工作之中,而忽略了家庭的张生。
思及此,张生便决定在妻子过世后,对自己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爱与呵护。因为私塾的事情实在太忙,也为了不让孩子童年缺失母爱,张生再娶了一位妻子,以照顾自己的孩子。
这位新妻子名叫慧娟。张生的对于其他孩子的善良打动了慧娟,虽然不是自己的孩子,可慧娟作为后妈也并没有亏待张生的孩子,一直当做自己的孩子抚养长大。
直到孩子八岁那年,悲剧再次降临到了这个家庭之中,由于对私塾的操劳,事无巨细的张生病倒了。而他将大多积蓄都用来办理私塾,如此张家便没有多少余钱来治病。
一个冬天之后张生病逝,只剩下慧娟与张生之子相依为命。如此情况下,张生留下的这间私塾、学生,以及张生的孩子,与慧娟基本没了什么关系。
更何况,此时的慧娟也还算年轻,她完全可以抛弃这两个累赘,找个富贵人家,重新追求自己的幸福人生。可是,慧娟却没有选择这么做。
在深思熟虑之后,慧娟毅然决然地扛下了这份责任,同时在私塾与家庭之中奔波,甚至比张生还要辛苦。一时间,备受当地人的称赞与学生的爱戴。
善良后妈扛起家庭全部责任,为纪念母亲少年举动成后世流传习俗
由于需要处理私塾的事情,慧娟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为了方便照顾张生之子,她便在家中留下了一个瓦盆,在盆中放满食物,这样张生之子只要到瓦盆处就能够吃到东西,不会饿到自己。
久而久之,这个瓦盆就成了张生之子与慧娟之间的联系,毫无血缘关系的母爱就通过这个瓦盆感染着张生之子。日积月累之下,张生之子对慧娟也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虽然她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可二人在相依为命的日子里,关系早已胜过母子了。直到悲剧再次降临这个家庭,因为过度操劳,慧娟也染上了重病,最终病逝在了私塾之中。
彻底失去全部亲人的张生之子悲痛欲绝,成日抱着慧娟留下的瓦盆哭泣,茶饭不思、日渐消瘦。周围的邻居见这位年轻小伙,陷入了悲痛之中,也很无奈。
后来,为了防止他悲伤过度,重蹈悲剧覆辙,便趁着张生之子不注意,把这个瓦盆偷偷藏了起来。这一藏,反而让张生之子重新振作了起来,或许是没有见物思人的悲痛,年轻的孩子深思熟虑后,重新接下了自己父亲的责任。
张生之子开始负责私塾的工作。逐渐地,私塾又重新回到了正轨,张生的事业也逐渐被自己的孩子传承了下来。有意思的是,周围邻居看到张生之子重新振作了起来,便将藏起来的瓦盆还给了他。
张生之子重获瓦盆,却满脸释然,在接过瓦盆后,直接将瓦盆砸向了地面,砸了个粉碎。邻居们不解,张生之子与慧娟如此要好,为何要砸掉慧娟唯一留下的遗物呢?
张生之子解释道,自己已经从丧父丧母的阴影之中走了出来,这个瓦盆就是自己与旧生活的唯一连接,自己将这个瓦盆砸碎,也就象征着自己彻底砸碎了旧时的阴影,决心朝前看,开始新的生活。
周围的邻居们夸赞这个孩子年少有为,是可塑之才,也被慧娟无私的母爱和责任感给打动。为了纪念张家人的美好故事和贡献,当地的人们就会在家中有人过世时,就会让长子砸碎一个瓦盆。
如此,在家里面的长者去世后,便有了“摔盆子”这一说,而“这一摔”则是代表着生者与过去悲痛的诀别,面相未来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之处,每一个习俗都不是平白无故得来的,它们的背后都有一古典故、一种精神。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