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站所有标注价格及相关信息均来源网络采集(非墓园产品单位在本平台报价及信息提供者),无法保障其准确真实有效,随时间都会有变动,未能及时更新和核实,实际价格以墓园单位报价为准,如有异议,产品单位和平台概不负责,敬请见谅,如有不妥请来电告知,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信息。谢谢!
墓地风水原则
当代人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购屋置地之前要选位置,看周边,那么就应为故去的人选取什么样的"居住环境"呢尤其是当前墓地以公墓的形式集中安置,许多人心中期望为逝去亲人选取一块风水好的福地的心愿能实现多少呢
古代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的依附、顺应关系,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与自然息息相通,务必和谐相处,人脱离了自然就会出现问题。人们在对自然的总结中产生了的风水思想,"入土为安"、"天人合一"是这一思想在丧葬上的反映。"葬"字,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观念:死后入土,上面覆以植物。这天能够在很多墓地看到,祭奠活动后人们把鲜花洒落在墓碑上或在墓碑周围种花植树,"葬"这一古老的传统习俗仍然延续。
依山傍水的原则
依山傍水,青山绿水是人们普遍向往的优美环境,也是好墓地的基本原则,反映在风水学说里的就是"山主人丁水主财",意思就是择山,能够令后世人丁兴旺;择水,能够令财源滚滚。石为山之骨,水为山之血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是生命之源,山有了水才有了生命,没有水的山就仿佛没有灵魂,所以风水有言:有山无水休寻地,未看山时先看水。由此可见,"山主人丁水主财"是考察墓地风水最简要亦是最精辟的总结。一些注重理气的风水理论讲求藏风聚气,所谓:"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葬书》)认为水面越大,聚气越厚,财富也就越厚。
明堂开阔的原则
古代有人出了名、当了官或者发了财,人们往往会议论这个人祖坟的风水,称之为:地灵人杰。风水认为明堂开阔有利于孕育人材,发展事业,因此既要"登山看水口",还要"入穴看明堂",明堂是指墓穴前面要有一片广阔平整的地方,明堂开阔,生机勃勃,才能前途无量。反之,墓地不宜设在窄小局限的山谷。
前朝后靠左右抱的原则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恐怕是人们在墓地听到比较多的话,这是风水对墓地的周边地形的总结,实际上就是四面环山,中间是一个宽敞的盆地,风水所讲的"穴"就在这个盆地里,四面的山风水上叫做"砂"。这个地形在前面说到的"葬"字上也有体现,就是葬字下面的"廾"(发音拱),意思是双手捧着,双手并在一齐捧着,构成了一个中间凹陷的穴窝,古人认为这就是一个好的葬地,所以说葬字本身就体现了古人的殡葬观。
屈曲蜿蜒的原则
过去的四合院,寺庙,对着大门都有影壁,现代人装修的时候也比较重视玄关的设计,影壁和玄关都是应风水而产生的,而不单单是为了好看漂亮。它们的作用就是避免直通,阻挡正面冲撞而来的煞气。墓地如何挡住煞气呢,风水原理主张"直则冲"、"曲则顺",道路要屈曲,山水要蜿蜒,就是弯弯曲曲。曲径通幽不仅仅有风水所讲的实际效果,而且还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如江南的园林建筑.
回归自然的原则
此刻的城市规划里,墓地离城市越来越远。为什么不离城市近一点呢,去扫墓祭奠还方便,岂不更人性化包裹在高楼大厦中间岂不更现代在那里,阴宅的风水与阳宅恰恰相反,都市人主张人车合一、人机(计算机)合一、工作第一、效率第一,墓地则讲求自然第一,天人合一。
上风上水的原则
墓地也讲究"上风上水",北京上风上水的方向是西北,所以明十三陵就坐落于北京西北的昌平区。西北是根据北京的中轴线确定的,这条中轴线北起鼓楼,经过故宫博物院、前门,南至永定门,中心点就是故宫,也称紫禁城。
综上所述,风水的好处在于帮忙人们择吉避凶,这与办丧事选墓地期望让逝者安息,生者安心的出发点是一致的。至于风水是否会福荫子孙,人旺业兴,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择一块吉壤福地,总不会错的。据说大名鼎鼎的建筑大师贝聿铭,超级富豪比尔·盖茨在选取建筑设计和住宅的时候都会参考风水的因素。
(浏览:)
发布日期:2024-08-26
发布日期:2024-08-26
发布日期:2024-07-25
发布日期:2024-07-24
发布日期:2024-07-21
发布日期:2024-07-18
发布日期:2024-07-18
发布日期:2024-07-17
发布日期:2024-07-1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本网站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相关诉求,请联系 400-0000-391
祭祀网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网站备案号:陕ICP备2021010630号-2